上海市政协常委陈启宇履职建言 推动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综合度高且渗透率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历经三年新冠疫情,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愈发需要最前沿的生物医药科技来对抗一系列挑战。要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需要鼓励和推动更多全球最先进的生物医药科技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此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出席会议并提交四份提案。内容涵盖引入国际已上市先进药品器械落地本市生产,建立本市高龄老人免费接种流感、新冠等疫苗的长效机制, 发挥“互联网 医疗健康”优势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以及推动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工程器械研发中心”及产业聚集地等,涉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多个维度。
12日下午,政协举行专题会议 ,主题为“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陈启宇作《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生长、落地、扎根本市,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主题发言。
包括人民日报、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网、上海日报、新民晚报、财新、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等多家主流媒体,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提案和专题发言内容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
生长、落地、扎根上海
专题会议上,陈启宇指出,此次新冠疫情的应对中,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既有所作为,也暴露了一些短板。对上海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建议一是建立新兴组织机制促进大、中型企业高质量生长;二是吸引国际高水平药械创新产品落地上海,实现沪产、沪研、沪销;三是鼓励本土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发展的“下半场”扎根上海,建立更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外市企业总部转移扎根上海,使得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有更发达的根系;四是建议政府建立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建言机构;对于“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产业聚集地等。
新冠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新机制建立
陈启宇提出,在新冠防疫进入新阶段,冬春季节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叠加,对高龄老人健康危害极大。而我国流感接种率整体较低,不足3%,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新冠疫情防控转为“乙类乙管”的背景下,新冠疫苗接种的长期机制仍有待明确。此外,肺炎等疫苗接种也有巨大缺口。
陈启宇认为,接种疫苗依然是防治感染、重症并发的重要措施,尤其针对高龄老人更不能轻视。建议:
1、本市尽快启动流感、新冠疫苗免费接种专项,建立长期机制,并逐步扩大免费接种人群和疫苗种类。
2、建立覆盖社区的疫苗接种动员和督导网络,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
3、建立科学、完善的疫苗采购机制,管控好疫苗质量、采购价格和物流供应链,切实保证疫苗的安全使用。
4、加大疫苗接种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力度。
5、增加本市疫苗接种点,鼓励社会资本的诊所和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6、鼓励本地企业在疫苗科研和产业化上要加大投入。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防疫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上海作为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当前疫情形势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激增,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面临大量健康管理需求。
陈启宇表示,在当前国家鼓励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且行业技术日趋成熟的当下,希望上海市能够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发挥“互联网 医疗健康”优势,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参与社区人群健康管理,承担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
多措并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高地
陈启宇提出,将“鼓励和推动国际已上市先进药品器械落地本市生产”吸纳其中,将极大地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改善人民健康、建立行业标准、创造产值营收、塑造城市品牌。同时建议制定相关的支持帮扶政策:一是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本市药品企业引进吸收国际已上市先进药械落地本市生产。二是创设支持引导国际已上市先进药械落地本市生产的“一条龙”服务路径,三是鼓励支持本市领先的临床医疗机构率先使用引进落地的创新药械产品,在医院准入予以优先,在医保与商保准入优先予以支持。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为了保证产业链安全,陈启宇建议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科研机构多方共同参与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工程器械研发中心”,同时推动国家级生物制药工程器械产业聚集地建设。
//////////